English

催生出版新“航母”

2000-04-19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2000年2月4日,经新闻出版署批准,中国科学出版集团的筹建正式开始,这标志着我国出版业又一艘新航母即将起航。这个集团的核心单位就是中国科学院直属的科学出版社。

提起科学出版杜,学术界几乎无人不知,喜爱读书的人也大都知晓,这家成立于1954年的老牌出版社,出版了建国后科技界一半以上最优秀的专著:以“三高”(高水平、高层次、高质量)、“三严”(严格、严密、严肃)享誉海内外。科技、教育界学者都以自己的著作能在科学出版社出版而自豪。

然而,在辉煌的背后,很少有人知道这家名牌出版社在1984-1994年10年间竟有8年亏损,累计亏损额高达2000多万元,整个出版社工作走入历史的低谷之中。

汪继祥就是在这个时候走上科学出版社领导工作岗位的。1995年底,汪继祥被中国科学院党组任命为常务副社长,主持社里全面工作。不久,又被任命为社长兼党委书记。面对出版社当时的困境,挚爱出版事业的汪继祥的心颤抖了,他决心拼将一腔热血重铸这家老牌出版社的辉煌。

文人言利:图书也是商品

1995年底的中国,改革开放早已深入人心,可是出版界不少人士的思想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不能适应日益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多数出版社的工作因不能及时转换机制而陷入困境之中,科学出版社就是这样。

针对这种状况,汪继祥决心从转变社内员工的思想观念出发,通过转换经营机制,优化内外环境,借改革“东风”,催发这家老字号出版社的新生机。

上任伊始,汪继祥就反复向社内同志强调这样一种观念,即:图书也是一种商品,要求大家从这一观念出发去观察分析问题。在他的领导下,社里组织多次讨论,最终使大家思想得到统一,那就是:出版业的产品——图书、期刊,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特殊商品。书刊内容要坚持正确方向,但书刊出版要自觉地按市场规律办事。

在思想统一后,汪继祥不失时机地引导大家学习小平同志“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有关论述。通过学习,社内大多数员工深刻认识到要想改变严峻的形势,只有靠自己、靠市场,只有抓紧转换经营机制,坚定地走双效益紧密结合的道路,才能使出版社尽快走出低谷。

书生策划:ABC三点战略

思想一经解放,马上就会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和精神力量。在汪继祥的组织下,开阔了思路的出版社广大干部职工为实现中科院路甬祥院长提出的“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要求而竞相献计献策。这些建议从出版社的发展战略定位到调整产品结构,从转换经营机制到实现生产现代化,从优化内部外部环境到资产、人才重新组合,涵盖出版社工作的方方面面。

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汪继祥结合科学出版社的自身特点,提出在坚持“三高”、“三严”的基础上,将所有图书产品分为“三类”,每一类图书又各自充当企业发展的一个战略支点的“ABC三点战略”,即:基础专著为A类,应用技术为B类,文化教育为C类:A、B、C三类图书按3:5:2的结构进行分类管理——A类出精品,赶超国际水平;B类上规模,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C类要效益,为整体提高打基础。

“ABC三点战略”的提出,给当时的全国出版业如何深化改革带来了新的创意,经汪继祥在江苏扬州全国科技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年会上公布于众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一时间好评如潮,受到从中央电视台到《新闻出版报》等多家中央级媒体的热烈关注。

学者“雄略”:六要素促大发展

在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后,如何使出版社的各项工作围绕中心,朝着既定目标迈进就成为当务之急,这一切都要求领导者具有高超的管理能力。

学者出身但社会阅历非常丰富的汪继祥深谙出版业的“行情”,他有着自己独特的“管理之道”。他认为,要搞好一个出版社的工作,必须紧紧抓住“六要素”,即:班子、战略、机制、人才、技术进步、企业文化,社内各项工作都必须紧紧围绕强化这六个要素进行。

在院领导的支持下,汪继祥很快建立健全了一个团结战斗的领导集体。在新的发展战略提出之后,新班子围绕新目标有条不紊地开展起各项工作,并在实践中将旧的“六要素”发展成为新的“六要素”,即:以效益为中心,编辑为主体,版块为单元,销售为推动,策划为重点,质量为保证。在新、旧“六要素”的推动下,科学出版社1996-1998年取得了爆发性的超常规发展。1996年,在这个“爬坡年”中,科学出版社实现扭亏为盈,当年盈利400万元;1997年,在这个“上台阶年”中,从总产值到销售利润的各项指标全部超额完成;1998年,在这个“全面突破年”中,各项指标均以50%的速度增长:短短3年真正实现了中科院领导提出的“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要求。在1999年这个“调整年”中,各项经营指标均超额完成计划,产值首次突破3亿元,实现利润2500万元,为实现集团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社长深思:凭“三化”实现宏图

出版社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读者市场不断地被分割,客观上要求实行利益实体上的联合。在经济全球化、知识化、竞争化的今天,中国文化产业必将逐步成为朝阳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的出版产业正孕育着新的突破,其方向是集团化、规模化、国际化,最终形成宏大的文化出版产业。汪继祥社长对这个问题,经过长时间的思索,他吸取了国外诸多经验后提出,搞好“三化”至少应把握三点:第一,中国的出版业正处在起步发展成为新兴产业的阶段,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衡量一个出版社的标准是看其出版的图书水平高低、得奖多少,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是看市场占有率大小和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的程度如何。第二,中国出版业受国家专有权保护,但这种保护不可能长久下去。这种专有权保护下的出版社竞争能力极弱,根本经不起国外同行的冲击。第三,抓住有利时机,争取在有限时间内调整队伍,转换机制争取资源,走联合发展的道路,获得超常规发展,取得竞争优势。基于以上分析,汪继祥社长提出出版集团化“二十四字”方针,即“相关集成、形成内核、转换机制、内引外联、引培人才、扩张裂变”。

经过努力,以科学出版社为核心的中国科学出版集团即将正式成立。按汪继祥的规划,集团在2010年以前,将达到35亿-40亿元经营规模,科学出版社将发展成一流的出版单位,跻身于全国出版界前5名。

这是一个现实的奋斗目标,是一个不太遥远的理想。我们相信,在汪继祥及其同仁的共同努力下,理想成真的一天很快就会到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